《小妇人》电影评价观后感悟:百多年前的女性,比现在的想得更通透

小妇人》(Little Women)

《伯德小姐》(Lady Bird)的导演Greta Gerwig无疑是才华洋溢,今次改编兼执导《小妇人》。一部已改编多次的经典文学作品,一个现代人看未免觉得陈腔滥调的女性故事,在她手下,变得焕然一新、妙笔生花。

单是时空交错的非线性敍事手法,导演只须以数个睡醒睁眼、从房间沿楼梯下楼的镜头,以及信箱、钥匙等物品,便简单鲜明地展现出两条敍事时间线,有条不紊。

尤其小妹Beth两次大病,一次大病初愈、一次不幸病逝,两幕以同样的表达方式紧接呈现,却营造了不同的情绪和气氛,亦聪明地抓住了观众的心。

今时今日荷里活的女权电影如雨后春笋,《小妇人》是女导演女演员,又改编自女性作家的小说,故事开首已说明当时社会大众对女人仍有既定观念,小说中的女角色在结局不是要死,就是要嫁人。

但《小妇人》不像《爆炸新闻》(Bombshell)般为拍而拍,单纯地记录一场女权运动,也不如《以性为本》(On The Basis Of Sex)慷慨激昂,提升至性别平权的层面。

《小妇人》不煞有介事地跟你谈女权,却靠着讨好的角色让观众感受到女权。「女权」这个字,或许都说滥了,很简单,不过是说女性也能独立自主、命运自决而已。

女权主义泛滥成灾,谈论女性独立自主,换作其他不怀好意的女性,可能会演变成贬抑男性,继而追逐特权,输打赢要。所谓的独立自主,是拥有主见,懂得作出抉择,但又不是个人主义地为自己争取利益,而是学懂成全别人,造福人群。

例如Saoirse Ronan听从出版商的建议,修改作品内容,表面上是委曲求全,但假如她不这样做,大好作品连付梓问世的机会也没有,女性的才华和能力更可能从此埋没;

Florence Pugh整天想着嫁入豪门,但原来打从心底认为结婚与经济条件相辅相成,更希望借结婚改善家中的经济状况;Emma Watson嫁给贫穷教师,Saoirse Ronan说她应该发挥演戏才能,但她坦言就是想结婚,婚后即使生活潦倒,也甘之如饴地省吃俭用,相夫教女。

她们权衡轻重,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的将来,做出打算,即使没有为自己带来切身或即时的利益;即使像Emma Watson般纯粹追随个人意愿,但事后不后悔不抱怨,但其实已是「女权」的表现了。

还有其他角色,诸如小妹以钢琴抚慰了丧女邻居老先生的心;Laura Dern饰演的母亲家境贫困,但仍积极参与扶贫工作;看似守旧市侩的Meryl Streep,死后将全数遗产留下姨甥女。

原来,女权不是要提高女性地位,从而谋取个人福祉,而是有了平等的地位后,她们便可发挥潜能,贡献社会,提升自我形象和价值。

《小妇人》于女性地位比现在卑微的一百多年前面世,但故事中的女角色的胸怀和量度,以及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看法,似乎比现今以MeToo作威胁性武器的女性,更要广阔和想得通透。

今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五位候选人均是男性,惹起女权人士不满,也有人替Greta Gerwig不值。从《小妇人》中,我看到一个真正才情女子的胸襟︰平等,不是equality of outcome,而是大家有equality去工作做事,作出贡献。

不知Greta Gerwig本人怎样想,没有提名,不是技不如人,也不是含歧视成份。Saorise Ronan最后看着自己的小说印刷出版的过程,让我不禁幻想Greta Gerwig以同样眼光见证自己的电影作品的诞生。有机会有能力拍出如此杰作,本身已是一件美好的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