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气球》电影评价观后感悟剧情解析:反抗,因为这是一个must

《气球》(Balloon)

为了逃离东德极权,一家人利用热气球,在空中越过两德边境,飞往自由民主的西德。可惜事与愿违,热气球坠落,一家人未能顺利越过边界,计划失败。

母亲因此自责不已,想起自己的弟弟曾因试图逃离东德而遭受酷刑,认为自己让两个儿子置身险境。正当她希望留在东德,安分守己地过活时,

一家人发现政府正着手彻查事件,秘密警察处处跟踪,于会他们又密谋再造气球,再次逃走。父亲问母亲:「你又想再升空逃亡了吗?」她说了震撼人心的一句:「No,I don’t.But I’m afraid I must.」

《气球》很好看。电影惊心动魄的部分,倒不是热气球升空的情节,而是一家人如何逃避秘密警察的监控,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提防和避忌,以免坏了大事。

虽然它运用的都是老掉牙的拍摄手法和剪接技巧,例如一家人在家热气球,然后转到秘密警察出发逐家逐户调查,画面互相切换,然后秘密警察抵达家门,

按下门铃,又转到家里众人听见门铃响起,一开门,噢,原来只是儿子忘了带东西回家取回,秘密警察按的是另一家人的门铃。但是,最简易的技巧,就是能有效清晰地表达出戏剧张力。

在东德的极权统治下,日常生活备受监控,秘密警察严刑逼供,人民互相告发,令这家人的计划遇上诸多掣肘。购买布料,要分批跨区进行,免得店铺起疑;

连夜收留朋友赶制气球,要扮作喝醉酒开派对,并刻意与邻居听见;还有日防夜防,家中小孩才最难防,小孩不会说谎,将家中细节向老师和盘托出,一不小心泄露秘密。

所以,母亲说出「I’m afraid I must」,除了因为自己成了秘密警察的头号目标,生命受到威胁,更最重要的,是这种惶惶不可终日,令她意识到生活在极权统治下,事情不能像粉笔字般抹去并被遗忘,无人可以安守本分,正正常常地过活。

最终,一家人(还有他们朋友的一家)成功越境,逃往西德。他们有的是智慧、勇气、坚持和信念,但同时,也有运气。电影说两德时期的东德逃亡潮,合计超过38000宗逃亡失败的个案。

逃亡失败的,都会被杀。明知山有虎,何以偏向虎山行?因为东德的生活惨烈,因为向往西德的自由民主,更因为这是一个must。

人都是贪生怕死,没人会愚蠢到想断送个人前途,把自己送上黄泉,但我们还是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。因为独裁成为事实,逃亡也好革命也罢,反抗就是义务,I’m afraid we must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